發布日期:2018-07-12
浙江大學轉化醫學院的一間實驗室里,科學家正嘗試用近紅外激光照射乳腺癌小鼠。3分鐘后,等候在腫瘤部位的“藥匣子”打開了,抗腫瘤藥物快速均勻地滲透到腫瘤深層組織。4小時后,腫瘤細胞陸續凋亡……
通過醫學、化工、光學、臨床等多學科協作,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的周民團隊構建出一種“抗癌納米材料多級載藥系統”,腫瘤藥物“暗度陳倉”向腫瘤組織深層遞送,明顯抑制惡性腫瘤的轉移,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上。
當前,一些被證明對腫瘤確有效果的藥物在臨床上有較大局限。其中一項關鍵局限在于:藥物“跑太快”和“跑不開”。
“跑太快”指的是藥物的代謝速度快。一般情況下,不到24小時,藥物就會就被代謝出體外。
周民團隊使用了一種廣譜型抗癌藥阿霉素,通過對阿霉素進行改造,讓多個阿霉素小分子“搭乘”納米顆粒載體,形成一個聚合球。
論文第一作者、實驗技術員馬飛說,“藥物+載體”是一種常見的藥物設計方案。通過這個設計,藥物的“個頭”變大了,延長了藥物在機體內停留的時間,確保有足夠時間到達腫瘤部位。
周民還介紹,傳統的抗癌藥物分子要通過血管才能到達腫瘤細胞。而實體腫瘤細胞由于長得太快,血管生長跟不上腫瘤細胞分裂的速度,導致腫瘤細胞深層沒有血管分布。
周民團隊設計的抗癌藥物聚合球,是一個具有光活性的納米團簇。只有在特定波長的光的激發下,這些搭載在“球”上的抗癌分子才會釋放擴散。
課題組選用的是800納米波長的近紅外光,這種光線的穿透力很強,最多能穿透5厘米左右的生物組織。在光的“命令”下,納米球“解體”為超小尺寸的納米點和抗癌分子,在腫瘤組織內部快速滲透。
通過3分鐘光照,抗腫瘤藥物快速均勻地滲透到腫瘤深層組織。4小時后,腫瘤細胞陸續凋亡,腫瘤開始逐漸變小。
進一步實驗表明,該多級載藥系統不但可以高效地摧毀腫瘤細胞,同時還可以顯著抑制腫瘤干細胞的生長。可以在消除原位腫瘤的同時,抑制腫瘤轉移的發生。由于具有較好的腫瘤集聚能力,該系統可以顯著降低抗腫瘤藥物的心臟和系統毒性,具有較高的臨床轉化前景。(記者 江耘 周煒)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