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8-10
復合性區域性疼痛綜合征(CRPS)為神經性疼痛,可累及 1 個或以上的肢體,臨床表現包括局部疼痛、觸覺誘發疼痛和痛覺過敏、腫脹、皮膚溫度及顏色改變,關節活動度受限及運動障礙。I 型 CRPS 無特定神經受損,2 型 CRPS 常合并神經損傷。
I 型 CRPS 是卒中后常見的并發癥,因功能損傷和疼痛嚴重而影響日常生活。因其為中樞神經性疼痛綜合征,故外周治療效果有限。
鏡像治療是近年來興起的康復治療方法。治療時,將患肢放在鏡子后面,垂直于矢狀面。由于和健側肢體重疊,視覺上感覺患肢獲得了正常功能。鏡像治療的神經生理學效應是基于運動圖像和運動執行的神經網絡,尤其是運動前區、頂葉、基底節區和小腦。鏡像治療同時可以改善腦內神經元的可塑性,對運動皮質和感覺皮質產生中樞效應。此外,鏡像治療簡單、價格低、以患者為中心。
為明確在傳統卒中康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鏡像治療能否改善運動功能及 I 型 CRPS 相關癥狀,來自土耳其安卡拉培訓及研究醫院物理醫學與康復部門的 Secil Pervane Vural 等設計了單盲隨機對照研究,并將研究結果發表在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6 年 4 月的期刊上。
研究共納入了 30 例首次卒中患者,均存在 CRPS。隨機分為鏡像治療組及對照組,每組各 15 例。兩組均接受傳統卒中康復,持續 4 周,每周 5 天,每天 2-4 小時,內容包括神經發育促進技術、作業治療、運動治療,需要時進行言語治療。鏡像治療組每天接受額外的 30 分鐘鏡像治療。雙手放置如圖 1 所示。患者的健側進行各種活動,包括肘、腕、手指的屈伸、前臂旋前旋后、手指的內收、外展及反轉。要求患者持續看鏡子并想象是患手在運動。
圖 1 鏡像治療
所有患者在治療開始前及 4 周治療結束后進行運動、痙攣及疼痛的評定。上肢和手的運動功能評定采用 Brunnstrom 分級,Fugl-Meyer 評分(FMA)中的腕和手部分,以及 FIM 的運動部分,痙攣評定采用改良 Ashworth 分級(MAS),疼痛評定采用目測類比法(VAS)。
結果發現,4 周康復治療后,兩組 FIM 運動得分和 VAS 均較治療前改善,鏡像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鏡像組 Brunnstrom 分級及 FMA 得分均有改善,而兩組 MAS 均無明顯變化。
本研究表明,合并 I 型復合性區域性疼痛綜合征的卒中患者,在傳統康復的基礎上添加鏡像治療可以更顯著的改善上肢的運動功能和疼痛。
來源:丁香園